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94|回复: 11

[转帖] 合金装备3大型装备简单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a9vg.com/html/article/1331.html

MGS3 发生在60年代的秘密战争,小岛组也精心的把当时东西两阵营(不是阵线)的一些稀罕武器融入了游戏中,让我们来看看吧!(基本按照游戏中的出场顺序)


AC130  ( 照樱木的说法,BB其实是被人从这上面踹下去的。)





AC-130重型攻击机,由洛克西德公司以美国空军C-130运输机为基础改进而来,人称“飞行炮艇”(Air Gunship)。AC-130最早出现在越南战场上,当时美军面对着大量缺乏防护但数量众多而零散的越南游击队、村庄、车队等目标,对付这些目标以各种口径的枪炮最为有效,且使用费用较为合理。因此美军需要一种火力强大、留空时间长的攻击机。美军很快便将C-47、C-119、C-130等运输机进行改装,在机门、机舱侧面等加装搜索瞄准装置和枪炮,增加武器挂架,形成了“飞行炮艇”。
由于越南除重要城市外防空火力不强,这些原本生存能力较差的运输机也足以对付地面目标,给越南军队人员、车辆、物质造成了很大损伤。
动力采用4台阿里讯(Allison)T56-A-1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推力4910马力。
AC-130初期型号上使用从7.62mm到20mm的各种机枪机炮;并携带大威力的重磅炸弹,如用于铲除大面积丛林的重型BLU-82炸弹。近期的H型使用一门105mm榴弹炮,改进自陆军的105炮,加装反后座装置;一门福博斯40mm机关炮;两门20mm M61 六管加特林炮;有时加装一些机枪。U型则将25mm炮换成了GAU-12 25mm五管加特林炮。上述武器均由先进的探测和火控装置控制,包括先进的多座火控雷达和热成像仪。右图中可以看到各种武器和巨大的光学和热成像观瞄吊舱。这些装置中包括侧视多模式攻击雷达,该雷达不但能够用于搜索瞄准目标,还能测算40mm和105mm炮弹的命中点,于瞄准点进行比较,随即同步对枪炮进行瞄准修正,提高命中率。
目前服役的AC-130有8架H型和13架U型,同为家族的第三代。72年投入现役的H型绰号“鬼性”(Spectre),95年服役的U型绰号“幽灵”(Spooky)。U型是最新型号,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和新的导航系统,并能同时攻击相距一千米的两个不同目标,这一能力在对地攻击机中是独一无二的。以往的型号只有驾驶舱有增压设备,U型的整个机舱都具有增压能力。这使得AC-130U比以往的型号能飞得更高,从而减小了耗油量,增大了航程,并扩大了机上传感器的搜索范围。U型上配备更先进的箔条/红外诱饵发射器,用于干扰防空火力。
由于有众多武器和电子设备,AC-130可能是除了预警机之外机组成员最多的军用飞机。H型上的成员包括:五名军官(驾驶员,副驾驶,领航员,火力控制军官,电子战军官)和九名专业成员(飞行工程师,电视操作手,红外传感操作手,装弹手,五名炮手)。U型上减少了一名炮手。
AC-130尽管略显笨重,且在防空严密的情况下的生存力低,但还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越战期间据美军统计AC-130累计摧毁了10000架卡车,支援了大量的救援行动。在83年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中成功压制了敌地面火力,在89年入侵巴拿马时更是轻松扫平了巴军指挥部和通信中心。近年来美军多次维和行动也动用了该机。
近年对AC-130的改进在不断的进行:AC-130部队换装了APQ-180攻击雷达,更新战术态势地图,改善机上航空电子、电子对抗、弹药和火控系统的软硬件。
不论初期型号还是经过改装的先进型号,AC-130都是一种挥弹如雨的攻击机。它一分钟内发射出的弹药,可以与一个步兵营在整个战役中使用的弹药量相比。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29.8米
机高:11.7米
翼展:40.4米
最大速度:468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2340千米(无空中加油)
升限:7576米
最大起飞重量:69,750千克
造价:US$52,290,000(H型) US$81,100,000(U型,98年币值)
在游戏里,贞节行动竟然开着它去闯红色铁幕,太不给苏联人面子了,简直是去送死,而且和其它登场的武器相比,这种现在仍然在役的飞机未免太先进了些,如果让我选,我会选择更小巧、更60年代的AC1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SHAGOHOD

此种重型装备由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小岛组”(和“山口组”有差不多的气势,疑似为日本黑社会组织,比我们的“合金阵线”的意境差远了,我们的名字一听就是国际恐怖组织级别的)这个准军事组织于公元2001年至2004年间设计,还将比例模型投入量产。为了抹黑前苏联还专门制作了一款游戏来证明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拥有过此武器,威胁世界和平。
该武器的性能是由“小岛组”杜撰的苏联科学家苏沃洛夫介绍给大家的(这里要感谢摇杆派达人的翻译、资料收集):
名称:SHAGOHOD
设计者:苏沃洛夫、格兰宁
运行状态:未知
开发日期:1961年
设计人员:2
重量:152.5吨
体积:22800*8200*6400(mm)
武器:*12.7mm口径DShKM重机枪(300R)
*212.7mm口徑DSKM AA重机枪(360R)
*1机枪后备弹夹*100眼镜蛇9K112型地对空导弹
*6枚SS-20型中程核弹
時速:80KM
射程:680KM
第二阶段 在其后部安装了两台大功率火箭发动机,使其最高时速越升为300英里/小时,在达到最高速度后发射核弹,会使中程核弹增程到6000公里,一举成为战略洲际核武器。拥有它可以在世界任何地点打击美国。它实现洲际攻击的唯一限制是需要一条3英里长的跑道助跑。(改进后的SHAGOHOD的发射过程就好像用刘翔的冲刺速度助跑在完美的扔出标枪,能够完成这一过程的确可以大大增加投掷的距离,但准确度就肯定保证不了了,不过这样的改进倒是符合苏联武器“不求最准但求最狠”的一贯设计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米-24A母鹿初期型





米-24A(“雌鹿”A)。该型号是原型,保留了较多米-8的特点。平板玻璃大型驾驶舱(见图)内可乘3名机组人员——驾驶员、副驾驶员兼射手和随机工程师。主舱搭载8名全副武装士兵。机身两侧短翼后掠角为20°,下反角为16°,每侧短翼各有4个武器挂架。翼尖挂架可挂4枚AT-2“绳拍”反坦克导弹。机头装一挺12.7mm机枪和瞄准系统。左侧内武器挂架的上部装有摄像机。原型机尾桨位于尾斜梁右侧,后来的改进型移至尾斜梁的左侧。A型并未大量装备,其三人机组也未被正式装备的米-24沿用。 这种型号与之后大家熟知的气泡座舱的母鹿最大的不同是没有给前排的武器操纵官按装飞行控制系统,在游戏中,大家可以试试用SVD去狙母鹿的后排驾驶员,只要把他打死,飞机就会失控坠毁,前排飞行员控制不了飞机,这大概也该算作恐怖的小岛细节之一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情局的秘密侦察机A-12和D21

A—12“牛车”,是1959年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制的高空高速侦察机。一些新闻媒体曾介绍的SR-71的原型机A—ll,实际上就是A—12“牛车”。早在1955年,在U—2侦察机首次试飞不久,洛克希德公司专门负责开发研究的“臭鼬工厂”,便开始对U—2的后继机,一种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的超音速侦察机进行基础研究。为了对付当时技术性能逐步提高的苏联雷达系统,在U—2飞机的著名设计师凯利.约翰逊的领导下,“臭鼬工厂”执行了一项代号为“热忱”的计划,以研究速度M3一级、且能极大减小机体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新式侦察机。 1957年,该公司首先提出了采用切尖三角形上单翼和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设计方案,代号“天使长1”(AIohangel l),简称A—l。   接着又提出了一种采用与F—104战斗机相似的具有菱形翼剖面、中单翼布局、装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方案,代号“天使长3”,简称A—2。

在“热忱”计划所研究的减小机体雷达反射截面积技术的A—3之后的各方案,都叫A系列方案,就不加“天使长”这个代号了。所以,后来研制出来并装备使用的A—12和美国长期以来对外宣传称为A—11的飞机,其编号中的A就是“天使长”英语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它不表示飞机的用途。

A—12是在A—ll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并且满足了军方提出的要求。与它竞争,是康维尔公司提出的子母机方案。该方案采用升力体外形、是速度M4一级的无人侦察机,绰号“鱼”,计划从B—58“超盗贼”飞机上发射。

美国国防部、空军和中央情报局对这两种竟争方案进行了对比审查,最后选定了A—12方案,并于1959年8月29日正式批准。1960年1月26日,中央情报局与洛克希德公司签订了制造和试验12架A—12侦察机的合同,A—12飞机随之也进入了研制阶段。1962年2月26日,A—12的一号机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工厂正式出厂,并被运往位于内华达州称为“死湖”的秘密试验基地。1962年4月26日,A—12进行了首次试飞。

该基地在拉斯维加斯西北,是一片辽阔的干湖,有1500米长的跑道,曾进行过U—2飞机试飞和有名的“红旗”军事演习。为作为A—12飞机的试验和使用基地,该基地于1964年进行了扩建,修建了长达2500米的新跑道。1962年5月2日,l号机在第二次试飞中速度就达到了M1.1。10月5日,开始把右发动机由J75换为推力更大的J58(即JT1lD—20A)进行试飞。1963年1月15日,把左右两台发动机都换成J58进行了试飞。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后,A—12达到了设计速度性能:7月30日速度突破了M3;同年11月在高度4800米飞出了设计最大速度M3.2。 1964年2月3日,在高度25000米,该机以 M3.2速度飞行了10分钟。

A—12飞机翼展16.94米,机长31.17米,机高5.64米,机翼面积166.76平方米;着陆重量23586公斤,最大起飞重量53070公斤。机体为采用铣合金材料的硬壳式结构。机体外形的突出特点是三角翼和从翼根前缘开始向机头延伸的大边条,在两翼的半翼展位置各装一台发动机。在试验阶段,飞机装普?惠公司的J75发动机,推力为68.6千牛;生产型飞机改装推力为91.2千牛(加力推力为140千牛)的J58发动机。机翼油箱在发动机短舱内侧。机身上装有受油管,飞行中可由KC—135加油机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A-11掩护A-12   在A—12系列飞机中,除了中央情报局订购的12架A—12之外,还制造了l架双座型的A—12B和两架用于空中发射D—21遥控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派生型M—21,其绰号为“鹅大妈”。所以,A—12系列飞机共制造了15架。

在1963年到1968年5年中,A—12共损失了6架,其中包括一架M—21。最初的一架是在1963年5月23日发生的飞行事故中损失的。当时飞机在飞行中突然发生上仰,失去控制,飞行员弹射出飞机后,飞机进入螺旋坠地。这次事故受到严格保密,所以外界仍不知道有A—12。后来,该机在一次飞行试验中因故障曾在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紧急着陆。

1964年2月29日,约翰逊总统发表讲话,公布了代号为“牛车”计划的一些情况。其要点如下:美国成功研制了一种能在21336米高度,以3219公里时速飞行的新式喷气试验机A—11;现在几架A—11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试验;既可军用又可民用的A—11,其优异的速度、高度和续航性能是先进技术的结晶,目前正在试验研究这些先进技术在远程截击机和超音速客机上的应用;该飞机大量采用钦合金材料,可以3倍音速飞行,该计划已从1959年开始实施,上、下议院议员都有资格充分了解该机的研制情况;机体由洛克希德公司伯班克工厂研制,J58发动机由普?惠公司研制,火控系统和空对空导弹由休斯飞机公司研制。 随着总统讲话的发表,还公开了该计划战斗型YF—12A的1号机照片。其实在总统讲话中,已经暗示了该截击型机的存在。而且,他在讲话中把A—12飞机说成是A—11,这不是一时疏忽,而是有意掩护该机的实际编号。这就是长期以来一些新闻媒体都把A—12说成是A—11的根本原因。

双座型A—12B,是在单座型A—12的基础上发展的教练型。主要改进是将其驾驶舱后面安置侦察照相机的“Q舱”,改成了第二乘员舱。为确保后舱乘员视界,改成的后舱明显比前舱高。A—12B仅制造了一架,绰号“钛鹅”。

1962年11月,A—12B在伯班克工厂出厂被运往于湖试验基地,1963年1月首飞。中央情报局在A—12首飞前,就开始从空军和海军选拔和训练该机的飞行员,以使他们能承担秘密试飞任务,同时还在干湖试验基地建立了第1129特别行动中队来实施训练计划。

A—12的制造编号从121开始,最初从121到125号机(其中第4号机是双座型A—12B)都装普?惠公司的J75发动机,但单座A—12的初期型和126号以后的批生产型飞机都改装了普?惠公司的J58发动机,唯有A—12B始终使用J75发动机。A—12B采用推力较小的J75发动机,实际上很难以M3的速度作巡航飞行,其目的就是便于使那些以前只驾驶过飞行速度在Ml至2一级飞机的驾驶员,通过该机的训练能够平稳地向驾驶A—12过渡。

"接线板"计划   A—12系列飞机的最后两架,工厂的制造编号为134和135,是洛克希德公司按“接线板”计划研制的D—12(原编号为Q—12)无人驾驶侦察机的运载母机M—21“鹅大妈”。M—21由A—12改装而成,具体改动是在A—12的后机身上设置了发射无人机的支架,并在原Q舱位置设置无人机发射操作员座舱,所以它是一种双座型机。

1960年5月10日,美国空军飞行员加利?鲍尔斯驾驶的U—2侦察机在苏联境内被击落,为此,美国人开始探索使用无人驾驶侦察机在极危险空域进行侦察活动的技术,“接线板”计划随之出笼。在编号D—12中,这个D,除含有遥控无人驾驶飞机(Dmne)之意外,还含有子机(Daud2ter)之意。而母机M—21中的M,则含有运载母机(Mother)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D—21的翼展5.80米,机长13.06米,机高2.14米;最大重量4990公斤;采用BJ43—MA—11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推力6.672千牛;最大速度M3.25,续航距离5550公里。该机的照相设备装在机头下面被称为可回收舱的容器内。在飞机完成侦察任务后,该容器可按预设程序或据遥控指令抛投在一定范围内,然后由JC—130B飞机回收。D—21无着陆装置,在投下可回收舱后便自动爆炸销毁。

1964年12月22日,M—21首飞,原预定在1965年3月由它运载、发射子机,但由于它在试验中发生了种种故障,所以推迟了整整一年。1966年3月5日,由出厂编号为135的M—21发射了编号为503的D—21。1966年7月30日,在发射试验中,因子机未能正常脱离母机,致使子机与母机一起坠落,虽然母机驾驶员弹射逃生成功,但发射子机的操作员不幸丧生。

“接线板”计划因这次严重事故而被迫中止,取而代之的是由B—52H两翼下挂载2架D—21B的“老碗”计划。D—21原是与M—21配合使用设计的,所以从低速的B—52H上发射,难于增速到M3.2,为此就在它机体下部加装了火箭助推器;为便于与B—52H连接,还在它的机背上安装了挂载装置。从阿拉斯加的艾尔森空军基地出动的能发射D—21B的B—52H,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D—21最终只制造了6架,制造编号为501至506,其中4架进行了试验发射。其余两架制造编号为501和502的飞机,被改装成D—21B进行了B—52H的地面和空中运载试验。D—21B共生产了32架,工厂生产编号为507至538,从1967年11月到1970年2月共发射了16架。剩下的16架和D—21的501、502号一道,由驻扎在亚利桑那州戴维斯—蒙塞空军基地的军用飞机保管处理中心封存,直到1977年这两种无人驾驶遥控侦察机才公开其身份。 M—21“鹅大妈”因事故损失了一架,另一架只服役了很短时间。

第一次看到食蛇者行动,真让我吓了一大跳,想想SR71飞行员的行头吧,和我们的航天员杨利伟大哥有一比,比the Fury 的只好不差,可BB呢,小衣襟短打扮地躺在D21中看MM图,再后来A12倒飞释放D21,我已经傻了,最后D21竟然用向下弹射的方式投放BB,当BB落地的一刹那我已经觉得游戏不用打了,就算让BB完成MGS全系列的任务(食蛇者行动后,处理SS的两次挑衅,5、60岁时去摆平影子摩西事件,再过三年再去修理自己的孽子),生存的几率都比刚才那个过程的生存几率要大,小日本可是真敢想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米格21(这种大陆货就不过多介绍了)

米格—21是苏军60年代主力机,最多时同时装备有2500余架, 米格—21与西方同类飞机相比,结构简单,构造轻巧,在不断换装新型电子装置和武器系统而导致总重增加的同时,巧妙地通过扩大机翼面积和发动机推力,使全机推力重量比和翼载荷不变,维持了应有的飞行性能。米格—21最典型的作战武器是一门机炮加2枚空对空导弹(中央机腹下另可挂一具副油箱),因此基本上属于近程截击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BTR-152装甲输送车


1950年,苏联在ЗИЛ-151卡车底盘上改装成BTR-152(6x6)轮式装甲输送车,但后来生产的车辆又改用ЗИЛ-157卡车底盘。该车于50年代初装备苏军。苏军中的BTR-152车已被BTR-60系列車取代,但它仍广泛用于世界各地。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是由钢板焊接,前部为动力舱,中间是驾驶舱,载员舱在后部。前部装甲百叶窗遮蔽散热器,保护它不被轻武器损伤。驾驶员位于左侧,车长在右侧。车长、驾驶员各有1個侧面。为了便于观察,侧门除开有观察缝隙外,上部还可向外、向下折叠。车长、驾驶员顶部均有装甲防护。
发动机的动力经变速箱、分动箱、传动轴传至前后轴及其车轮。
载员舱为敞开式结构,两侧乘坐的17名步兵通过双开门上下车辆。车体两侧各开3个射击孔,每个后门有1个射击孔。
该车无三防装置和夜视设备,不能水上行驶。
车上,在驾驶舱顶部装甲蓋上和载员舱每侧共安装3个机枪座。前机枪一般采用7.62mmСГМБ式或12.7mmДШКМ重机枪。7.62mm机枪俯仰范围-¢~+23.5°,左右各转动45°。侧面一般安装7.62mmСГМБ机枪。
性能数据
型号       BTR-152B1
成员+载员     2+17人
驱动形式     6x6
战斗全重     8950kg
单位功率     9.04kW/t
车长       6.830m
车宽       2.320m
车高(至车体顶)  2.050m
车底距地高    0.295m
轮距       r/min
前轮      1.742m
后轮      1.720m
轴距       3.300+1.130(m)
最大速度     75km/h
燃料储备     300L
公路最大行程   780km
耗油量(公路)   0.46L/km
涉水深      0.8m
爬坡度      55%
过垂直墙高    0.6m
越壕宽      0.69m
发动机
 型号      ЗИЛ-123
 类型      直列6缸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    81kW(110马力)/3000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 7.62mm/机枪
弹药基数     1250发
机枪旋转范围   90°
机枪俯仰范围   -6¢~+23.5°
[quote]ZU-23

发展过程:
    ZU-23-2 式高射炮是前苏联的一种双管 23 毫米高射炮。该炮于 50  年代设计、试制,60 年代初定型和投入生产,主要装备前苏军摩托化步兵师和坦克师属高射炮团及伞兵团高射炮连。印度引进后,主要用于进行防空作战,也可用于攻击地面装甲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拉尔M72军用挎斗摩托车



    1939年,斯大林想为苏联红军装备机动性很强的车辆,他想到了一种750cc、对置双缸、带边车的摩托车。而这种摩托车刚好是当时BMW的R71(它所参加的最为中国人民熟知的战斗就是在《虎口脱险》中大战南瓜)。于是斯大林派人同希特勒商量引进的事,可当时纳粹德国正忙着占领波兰。

  后来,5辆BMW摩托车被“走私”到了苏联,这些车又被解体、测绘……苏联人造出了乌拉尔(URAL)M-72型摩托车。严格的说乌拉尔M72在1945年以前是以BMW R71为蓝本,1945以后是以BMW R75为蓝本。在60多年里,乌拉尔共生产了约320万辆这种车。 咱们的长江750基本上就是国产M72。(另:港台地区习惯把这种摩托称为“军用拖艇电单车”)
      至于EVA和左轮的座驾,本人不认识,但认为应该不是拆调挎斗的M7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虎纹猫家园

GMT+8, 2024-11-22 16:02 , Processed in 0.02838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